Matthew Macklin 打中了 Brian Rose 的要害,這場比賽是 IBF Inter-Continental 的中量級冠軍賽。最後Matthew Macklin 贏出比賽 (From: Getty Images / Credit: Richard Heathcote)看比賽時令全場觀眾一起驚呼的,除了是驚天逆轉,或者華麗KO外,就是明確清晰的打中下體了。而那種集體呼喊並不激動,更似是同情加擔憂。
當「男人最痛」的情況出現,規則上拳手會有5分鐘的休息時間,但這又是否足夠?如果繼續比賽,又會否影響比賽發揮?
同時借機會跟大家說一下一些「經典」的Low Blow事件。
Low Blow 之沒有什麼大後果
不同的搏擊運動都有不同的規則,但對於大多數的打擊技比賽,處理Low Blow的規則都差不多。當發生非刻意擊中下體的情況,拳證會停止比賽,被擊中的選手會有5分鐘休息時間以回復過來。「擊桃者」可能會遭到警告或者扣分,再犯者可被判取消資格敗。
MMA中,如果第一次被擊中後,選手未能繼續作賽,則會判為無效試合(No contest)。
問題在於,現時大多數打中人的選手都只會受到警告,例如「小心你的踢擊」、「膝擊要高一點」、「上勾拳打高一點」,然後就沒有其他了,第一次擊中對方要害就扣分的情況少之又少(記憶所及是沒有,還望指正)。然後被擊中的選手,通常也不會用盡5分鐘休息時間就繼續作賽。
那彷彿現時每個選手都有一次「免費」打擊別人下體的機會。
會否影響賽果 ——以UFC為例
以下以UFC為例討論一下。
雖然有護具保護,但被擊中了還是有感覺的。被擊中的人受到的傷害,對身體、心理的影響,按常理,我們都覺得會影響到之後的表現。
可是,數據卻有趣的顯示沒有什麼實際影響。在《Fightnomics》這本數據分析MMA的書中,引述了FightMetic的統計,以UFC的比賽統計,一場比賽中,被擊中要害的拳手的勝率大概就是50%上下,也就是影響並不明顯。
而被擊中拳手的休息時間,平均而言是42秒。也就是說被擊中後要回復的時間1分鐘都不用,當然也可能是很多拳手不想比賽暫停太久,所以未完全回復就繼續比賽。
在UFC中唯一因擊中要害,而拳手未能繼續作賽的,是UFC 55中 Alessio Sakara被Ron Faircloth踢中要害,而這場比賽也被判為無效試合。可能是因為護陰確實能保護到拳手重要部位,所以真的未能繼續的機率不高。
扣分方面,Alex Caceres 在UFC143多次踢中Edwin Figueroa要害,因此被扣掉兩分,最後也因為扣分而輸了分歧判定。
Alex Caceres 第二次踢中Edwin Figueroa要害
言之過早?
但是,這就認為踢中也沒有影響,實在是太輕視Low Blow了。而且以上的統計有一個很難定量化的因素,以致或許出現偏差,那就是究竟踢中那一下有多大力,角度有多「好」。(如果以拳手被踢中後的反應作評定力量的標準,就乞題了)
如果「擦邊球」與「勁射中的」都是計為同一種Low Blow的話,這種計算就不太合理了。
好像以上影片,第一小段是被 Gabriel Gonzaga踢中的Chris Tuchscherer,他被踢後在地上咳嗽加嘔吐,真的對比賽沒影響? 那是開打頭十秒的第一腳,可以說把Tuchscherer的體力和精神都減半。比賽再開後,感覺Tuchscherer也未有回復過來,然後Gonzaga也壓著對方來打,很快就以TKO獲勝。
第二小段是Edson Barboza 以 Spinning Hook Kick這種大招打中 Paul Felder,最後Edson Barboza以判定勝出。第5小段是Roger Hollett 在第一回合以全力Backkick打中Fabio Maldonado的要害,雖然最後Fabio Maldonado能以判定勝出,但找回分表去看,第一回合是踢人的Roger Hollett贏的。
所以,被踢中沒效果?那是因為踢得不夠中而已吧?
UFC 以外
在UFC以外,也有很多Low Blow例子,最近令人印象深刻是Road FC中Myung Hyun-Man 開場10秒都沒有,就一腳踢中對手敖日格樂(Aorigele)的要害,敖日格樂應聲倒地痛苦哀鳴(踢中那一下超大聲):
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日本K-1拳手武藏的襠有什麼深仇大恨,各種攻擊總是追著他的要害來去,例如 Gary Goodridge:
王強:
拳擊要Low Blow,大多數都是勾拳打身打太低:
其實還有很多,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說一下,今次係咁多!
文章純屬作者意見,不代表武備志立場。
阿光的足球见闻23:德国右后卫有希望了?——里德莱·巴库
前十字韧带运动损伤:运动场上的不屈挑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