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5日,日本队在巴西世界杯首战迎来科特迪瓦。香川真司第16分钟的精妙推射让亚洲冠军取得梦幻开局,但科特迪瓦在下半场8分钟内连进2球逆转比分。这场2-1的失利暴露出日本队后防高空球处理的致命弱点。 6月20日对阵希腊的比赛成为守田英正的表演时间。在希腊队长卡楚拉尼斯第38分钟被罚下后,日本队全场控球率高达74%,却始终无法突破对手的铁桶阵。本田圭佑第68分钟的任意球击中横梁,最终0-0的比分让出线形势岌岌可危。 6月24日的生死战中,日本队1-4惨败给提前出线的哥伦比亚。虽然冈崎慎司第45分钟扳平比分,但哈梅斯·罗德里格斯领衔的南美劲旅在下半场连入3球。这场比赛彻底暴露日本队身体对抗的劣势,全场被对手完成22次抢断。 这次征程让日本足球界开始反思技术流路线的局限性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革新,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这次巴西之痛的教训。小组赛:惊艳开局却功亏一篑
次战希腊:十人防守的无奈平局
末轮哥伦比亚:技术流的惨痛教训
"我们带着亚洲冠军的骄傲而来,却发现自己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仍在扩大。"——时任主帅扎切罗尼在赛后发布会上坦言
数据透视:进攻乏力成致命伤
职业球员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提升足球水平?揭秘顶级球员的日常训练秘籍
世界杯运动员比赛体检:保障健康与竞技状态的双赢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