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的巴西,空气里弥漫着烤肉香气与足球的狂热。作为唯一全程跟队韩国国家队的亚洲记者,我见证了太极虎军团在小组赛的每一次呼吸——从首战俄罗斯1-1的遗憾,到0-4惨败阿尔及利亚后更衣室里砸碎的水瓶。 圣保罗伊塔盖拉球场的媒体区,我的韩国泡菜便当总引来拉美同行好奇。某天比利时赛后,欧洲记者追问我:"为什么韩国球员跑动距离永远多对手3公里?"我指着转播屏幕上的实时数据统计苦笑:"或许因为我们的球员知道,这是14亿国民在电视机前计算的尊严。" 在里约热内卢的韩侨助威团中,我遇到三代同堂的移民家庭。老奶奶用韩语混着葡萄牙语喊"大韩民国",她孙子却穿着内马尔球衣。"这就是海外球员的困境",随队心理教练私下告诉我,"具滋哲赛前收到德国球迷死亡威胁,因为他在K联赛而非欧洲效力"。 当终场哨响,韩国队带着1平2负的成绩回国时,我在稿子里写下:"比起四年前晋级16强的奇迹,这次我们输掉了比分,但没输掉让日本记者都惊叹的奔跑灵魂。"主编怒斥这太过文艺,可我知道,这才是足球教会一个记者的真相。巴西烈日下的韩式呐喊
"孙兴慜蹲在替补席啃指甲的画面,比任何战术板都说明问题"
新闻中心里的文化碰撞
死亡之组关键数据:
场外的国家叙事
最新动态:巴萨多位球员转会传闻席卷足坛,影响几何?
羽毛球运动员叫什么?世界杯赛场上的羽坛明星们